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7月1日,葵潭镇委镇政府组织到圆墩村九十八烈士殉难处举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并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鲜花。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镇政府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自然村负责人等70多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镇委副书记、镇长洪楚雄主持。
镇委书记林焕松讲话
林焕松同志带领党员干部追忆在澎湃等革命先烈的领导下,海陆丰、惠来葵潭等地率先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的革命历史,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永远尊敬。
林焕松同志强调:
一是要以党员身份为荣,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要以党性修养为根,争当先锋模范;
三是要以务实为民为本,密切鱼水深情;
四是要以党纪国法为戒,保持清正廉洁。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转化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为推动葵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重温入党誓词仪式,镇委书记林焕松领誓
葵潭镇委镇政府矢志不渝传承革命优良传统,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活动,更好地发挥当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更好地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让烈士精神千秋永存,以此为载体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激励新时代青年,要爱党爱国,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附:惠来县葵潭镇圆墩村老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情况介绍 惠来县葵潭镇圆墩老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情况介绍 圆墩村,位于普宁、惠来两县交界的犁头崬南麓,距惠城21.4公里,现属葵潭镇管辖。村旁矗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铭刻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陈娘等96位革命烈士的光辉名字(有98位烈士,2位为无名英雄),现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3年,圆墩村的农民黄陈娘受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与村里的黄锦成、黄绍就,青坑村的知识青年黄竹友到海丰找澎湃,参加海陆丰的农民运动。他们回村后,1924年在圆墩周围各村秘密组织农民协会筹备小组,小组的成员有黄陈娘、黄锦成、黄绍就、黄现古、黄亚养、黄亚取、黄老保等。黄陈娘为负责人。 1926年2月,成立圆墩村农民协会,选黄锦成为主席,黄陈娘、黄义昌为副主席,黄绍就为财政委员,黄家鲜、黄亚取为执委。会员都发给会员证,证上印着“宣同心、宜协力、不劳动、不得食”的守则。会员证在农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取得会员证的人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农会会址设于村里的“成德祖祠”,屋顶高高的竖立着迎风招展的农会大红旗,红光闪闪,壮丽雄伟。接着又成立农民自卫队,黄志保任自卫队队长,队员35人。 秋收后,全县掀起波澜壮阔的“二五”减租运动,圆墩村农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原全村405户佃农,年需交納的租谷29万斤,减租就少交了租谷8万多斤,平均每户减租200斤。通过减租斗争,农民得到了胜利果实,认识到参加农会的好处,都踊跃加入农会,会员增加到170多人,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反动派十分恐怖,反攻倒算的阴谋更露骨。村里的黄品仔与青坑村的黄梦梅等地主代表狼狈为奸,互相勾结,纠集一批地痞、流氓,联系县的“青年同志会惠来分会筹备处”,成立圆墩村“青年同志会”小组,占领村的“成德祖祠”,公开插上白旗,对农会造谣破坏,威胁恐吓,并对建立农会的小村抢劫掳掠,态度十分嚣张。为了压制反动派的威风和壮大革命力量,圆墩村联合螃蟹,头寮、尾寮、北溪等毗邻乡村的农会,发动10至15岁的农民子女参加劳动童子团,圆墩村团员29人,黄振群为团长。16至18岁的农民子女参加少年先锋队,圆墩村的队员40人,19至35岁的青壮年农民的子女参加农民自卫队。同时组织各村农会会员1200多人,农民自卫队队员220多人,联合起来,一致行动,针锋相对地监视与打击反动派的反革命行为。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青年同志会”分子狂妄的纠集土豪劣绅和反动军警,狠毒的抢劫革命乡村,迫害农会会员,圆墩村的农民运动遭受严重的破坏。 1928年1月,澎湃和红四军参谋长徐向前(后为师长)率领第十一、十二两个团从海丰向陆丰、惠来追歼反革命暴动的“白旗军”,并向惠来、普宁发动农民暴动,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圆墩村重新组织自卫队和农民200多人,担架8副,在黄陈娘、黄锦成的带领下,参加红军和陆丰毗邻葵潭墟各村的赤卫队攻打百令村“白旗军”头子肖觉的反动团队与三打葵潭墟的战斗。第一次攻打葵潭墟是1月29日(农历12月19日),攻克葵潭墟后,继续追歼由葵潭墟逃窜到大坪的陆丰保安团主任陈耀寰率领的残部及杨作梅、戴鸿飞两部和惠来的反动团队。敌人向大鹏、黄塘、上沙觉安一带逃窜。战斗胜利后,澎湃和徐向前率领红军进驻兵营村和圆墩村,在兵营村建立兵营乡苏维埃政府后,又发动圆墩村周围各村的赤卫队到圆墩村集中,以黄陈娘为赤卫队的总指挥,配合红军第十一团经五福田村到达普宁县的赤水村,会合普宁的革命武装攻打果陇村与和尚寮村的地主武装。 第二次攻打葵潭墟是2月12日至14日(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五日),澎湃回葵潭指挥战斗。北区各村的赤卫队以黄陈娘为总指挥,与陆丰县的碣石、金厢等村的赤卫队数千人配合红四师第十团进攻葵潭墟的反动团队,黄陈娘率领队伍冲锋陷阵,把红旗抢先插上制高点。13日,红军攻占营盘埔,敌人逃入葵潭寨内。14日,黄陈娘率领赤卫队缴获敌人从惠城运送到葵潭支援守军的子弹一批,使子弹奇缺的红军,战斗力增强百倍,痛歼了企图从西门进入寨内的援军。夜,溪口村赤卫队爆破组的12位战土浴血奋战,炸开葵潭寨的寨墙。盘踞葵潭的敌人钱大钧补充营及惠来、陆丰的地主民团逃窜。圆墩村赤卫队配合红军和各村赤卫队乘胜追击,严惩反动派数十人,获长短枪数十支。葵潭墟第二次战斗胜利后,圆墩村的赤卫队又参加在溪口村成立中共葵潭区委员会及区苏维埃政府的大会。 红军离开葵潭后,敌人又占领葵潭墟,20日(农历正月十一日),圆墩村赤卫队又汇合北区及陆丰各村的赤卫队配合红四师第十二团第三次攻克葵潭墟,随着攻打葵潭墟的多次胜利,给农民的鼓舞很大。不仅革命的乡村积极参加活动,中立的没有党组织的乡村,也因受豪绅地主的压迫、勒索、摧残而要求农会、共产党派兵去接济他们。同时,由于红四军师攻克惠来的葵潭墟、普宁的果陇村,红二师攻克紫金的南岭和海丰的赤石,使紫金、惠阳、海丰、陆丰、惠来、普宁六县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东江的革命形势出现了蓬勃的局面。 东江革命形势的发展,大大地震动了敌人,桂系军阀李济深将粤系军阀张发奎驱逐出广东后,就连忙结束混战的局面,与南京介石取得暂时的妥协,并得到英帝国主义100万元的资助,集中兵力,大举进攻东江的红色区域,于月末及3月初相继攻陷陆丰、海丰县城,在海陆丰的革命收到压迫后,澎湃为了牵制敌人,支援海陆丰,从普宁率领红四师第十一团的一部到兵营村召开惠来县农民代表大会,通过发动“惠来的武装暴动,攻打惠来县城”的决议。同时红四师战斗在海陆丰汕尾的部队也连夜转移到兵营村,参加惠来的暴动。 兵营村农民代表大会后,暴动的声势像燎原的烈火,迅猛的燃烧着惠来的每片土地。圆墩村的赤卫队和农民尖串队190多人在黄陈娘、黄锦成、黄现古的率领下冒着凛冽的春寒,绵绵的小雨,参加攻打隆江镇和两次攻克惠来县城。在战斗中,赤卫队员黄群受伤,黄陈娘多次立功。 暴动胜利后,中共第三区(隆江)区委会和区苏维埃政府在圆墩村“七房祠”重新建立。圆墩、兵营、北溪、尾寮等村的赤卫队和代表参加大会。声势很大,场面庄严。澎湃在大会上作了消灭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报告,并带领农民唱着:“右手拿镰刀,左手拿斧头,打倒劣绅与土豪,翻身得解放”的革命歌曲。 在隆江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中,选举林得如为区委书记和区苏主席,黄旺古、黄立桂、黄香师、黄五来为执委。会后,圆墩村在“新德痷”召开分配土地的大会,烧毁地主的田契,把地主的田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同时发动农民慰问村旁埔池肚(即现在的南坑仔)红军后方医院的伤病员。并在黄招、黄陈娘、袁泉的率领下,圆墩、螃蟹、头寮、尾寮等村的赤卫队300多人,浩浩荡荡地直捣国民党乡公所的驻地青坑村,烧毁反动头头黄梅初、黄梦梅的屋宇2座,收缴枪械一批。 4月,国民党徐景棠部重陷惠来,残酷的镇压农民运动,敌两个连“围剿”圆墩村的区苏维埃。村的赤卫队狠狠地伏击敌人。敌死伤多人,狼狈逃窜,赤卫队缴获枪支、子弹一小批,士气大振。但敌人不甘心失败,又纠集重兵,第二次向圆墩村“围剿”。在战斗中赤卫队员黄得田、黄汉中牺牲,区干部和赤卫队员被迫部分向林樟村的白石仔转移,部分向茅坪转移,驻圆墩村的区委、区苏受到破坏。 6月,中共第三区(隆江)区委,区苏维埃又重新在九福坑村建立,黄陈娘任区委书记、区苏主席。但19日深夜,黄陈娘参加县苏在北溪村“曲昌祠”召开的会议时受到敌人包围。为了掩护会议的人员突围,转移敌人的目标,黄陈娘找一把竹竿,英勇敏捷的攀登屋顶,把敌人引向村后的森林地带,在敌人的穷追中,黄陈娘的腿部连中二弹,俯伏在草园里,敌人像凶恶的狼狗向他扑上,党的好儿女,人民的英雄黄陈娘宁愿玉碎,不求瓦全,毫不犹豫地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烈士),年仅32岁。黄陈娘壮烈牺牲了,敌人刻薄的砍下他的头颅,挂在惠城的城楼示众三天,黄陈娘的牺牲,使圆墩村人民沉浸在悲痛的悼念中。 1929年至1931年,圆墩村人民在与敌斗争中又失去了多位革命干部和骨干,1929年,村赤卫队长黄老保在华湖战斗中牺牲(烈士),村执委黄家群、赤卫队长黄亚炉在掩护群众转移的战斗中阵亡(均为烈士)。 1931年,根据地开展“反AB团”、“社会民主党”的斗争,用逼、供、信的错误做法,伤害与错杀了党、政、军、团一大批领导干部和骨干。圆墩村参军的黄壬、黄彪、赤卫队员黄仙累,区队长黄亚僻先后被错杀(均已平反)使村里的革命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 1932年,广东军阀为配合蒋介石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四次“围剿”,令第三军李扬敬部进驻东江。李又派独立第二师张瑞贵以“三光”、“移民”等毒辣手段“围剿”潮普惠南山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中,圆墩村参加红军当通信员的黄亚钦(烈士),1932年在南山战斗中牺牲。在与敌浴血苦斗的过程中,圆墩新村先后被敌杀害110人,其中革命干部5人,乡执委7人,赤卫队员32人,群众66人,13岁的儿童3人。被迫死亡在外的91人,绝户的17户。被烧毁民房37间,祠宇13座。被抢劫耕牛30多头,财物无数。圆墩老村被杀害的群众15人,被烧毁民房5间,财物被洗劫。 1933年初,敌张瑞贵部队的一个连进驻圆墩村,有一个姓黄的连长,利用封建氏族的关系诱骗群众,甜言蜜语叫群众通知在红军或参加革命工作的子弟回来“自新”。个别群众开头受骗,以为同姓同宗的连长,会给他们一点便宜。可是,这位连长后来却多次进行勒索。第一次向全村每人勒收大洋两圆;第二次又勒收每人三十毫:第三次又要勒收每人三元。这样,他凶残的面目完全暴露了,群众知道自己的想法错了,更加怀念革命的日子,吩咐子女不能“自新”,要革命到底,说“自新”是死路一条。夏,国民党在圆墩村强迫群众成立联防队,并在村中修筑炮楼二座,切断圆墩村与潮普惠南山的联系。然而,敌人却无法隔断圆墩村人民对南山的思念。他们相信,胜利一定是属于革命人民的。 重录于201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