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府函〔2023〕270号
惠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来县加快推进
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场),县府直属有关单位:
《惠来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第十六届县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气象局反映。
惠来县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27日
惠来县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22〕121号)精神,根据《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揭府函〔2023〕88号)要求,加快推进惠来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推进惠来县气象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立足惠来县气象灾害频繁、海洋气象灾害风险高的基本情况,围绕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全面落实“五大工程、一支队伍”(海洋气象灾害防御工程、“监测精密”气象工程、“智慧气象”服务工程、“美丽乡村”生态气象工程、气象防灾公民素质提升工程、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建成综合监测网络精密智能、预报预警核心技术先进、气象服务主动适应需求、气象治理完善高效的高质量气象现代化体系,力争气象综合实力居粤东西北前列。到2035年,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气象服务保障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海洋气象灾害防御工程
1.建设粤东国家气候观象台(惠来海洋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在惠来县靖海镇坂美村石碑山灯塔附近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加强惠来县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统筹海空地、垂直立体观测布局,建成海气综合观测为主要研究方向,集业务运行、科学研究、开放合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试验基地。(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惠来分局,靖海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海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开展台风、海上强对流天气、海上大风、海上大雾等灾害性天气机理研究和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提升海洋天气灾害预警能力。积极参与市级网格海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借助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提升海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和气象服务能力。开展沿海地区油气、石化、海上风能、光伏等重点产业的气象服务研究,探索建立大型企业精细化海洋气象服务体系,提升海洋气象专项服务整体水平。建立气象与应急管理、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海岛旅游等涉海安全监管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惠来分局,靖海镇人民政府、隆江镇人民政府、神泉镇人民政府、仙庵镇人民政府、前詹镇人民政府、溪西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深化港口气象服务工作。针对石化、风能、航运等行业,细化惠来县域主要航道和港口气象预报,优化引航、靠离泊、装卸、油气接卸管理等工作的气象服务。积极参与市级基于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的港口气象服务系统开发工作,深入落实应用工作,开展船舶航行、海洋渔业、港口作业、海洋油气开采以及涉海重大工程等精细化、专业化定制服务。以主要港口、航道、锚地和涉海活动重点区域自动气象站全覆盖为目标,完善气象监测网络。探索利用商船、渔船、海上作业平台布设船载自动气象站,拓宽涉海气象监测区域。(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惠来分局、惠来海事处,靖海镇人民政府、隆江镇人民政府、神泉镇人民政府、仙庵镇人民政府、前詹镇人民政府、溪西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监测精密”气象工程
1.推进“村村有气象观测”建设。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揭阳气象发展“十四五”自动气象站站点平均间距≤5公里的指标,结合防灾减灾、行业需求、站网优化,在全县范围内的主要行政村、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涝区、强降水集中区、重点旅游区、农业示范区、生态保护区、海洋经济带新建自动气象站,提升全县气象观测站网密度。(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游体育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惠来分局,各镇人民政府<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天气雷达协同探测体系。建设1部X波段相控阵高精度天气雷达及1部风廓线雷达,与全市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形成组网协同观测,实现对强对流等中小尺度突发性强天气系统的立体监测。加强卫星、雷达等多源资料在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提高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升级气象台站保障。统筹资源支持全县气象台站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改造,重点对全县超期运行的气象观测站开展升级改造。科学加密建设各类气象探测设施,优化全县区域观测站网布局。强化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推进气象台站标准化建设。(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游体育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惠来分局,各镇人民政府<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智慧气象”服务工程
1.加强智能网格基层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依托省气象局的智能网格精细化预报平台,做好高时空分辨率的定时、定点、定量精准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分辨率。健全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和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四个一”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强天气发生潜势、提前1天预报逐三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推动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结合本地智慧应急指挥平台,第一时间将预报预警信息传达到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气象信息员手中,解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县—镇—村”气象防灾减灾整体协同、高效联动和快速响应。(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重点行业气象保障能力。深化“互联网+气象服务”行动,大力开展“气象+产业”个性化、专业化气象服务,建立智慧气象服务新模式。建立重点行业风险防控气象指标和致灾阈值,依托“智慧气象+行业服务”平台,提升气象大数据在惠来沿海大项目安全生产、重大工程建设、突发事件应对等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惠来海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雷电风险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全市多源监测数据融合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整合现有雷电预报技术,实现对重点领域及其邻近区域雷电活动的实时监测、全面感知、临近预警,探索雷电监测、雷电预警与预报发布及雷电风险防控服务一体化创新工作模式。加强服务技术支撑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协助不同行业领域趋利避害,保障社会企业创建气象防雷安全与提效增质生产发展同步进行。加强油气、石化等重点领域雷电预警服务和雷电防护装置管理,强化防雷中介技术服务监管。(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美丽乡村”生态气象工程
1.加强揭阳市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场景应用。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实现基于位置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靶向气象信息服务。推动气象指数在台风暴雨巨灾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花卉苗木保险等的应用,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县气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打造特色鲜明的气象服务保障。以服务海洋牧场为目标,开展特优海产品鲍鱼等养殖气象服务,推动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创建工作。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引导“惠来五宝”中的凤梨创建“岭南生态气候优品”称号,打造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突出“荔枝”、“凤梨”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气象服务保障,围绕作物重要生长节点,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各镇人民政府<场>,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针对水库保供水、森林防火、农业干旱、水环境改善等需求,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存储、运输保障等安全管理。健全人影工作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各镇人民政府<场>,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惠来分局、县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气象防灾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完善惠来海洋气象综合探测基地配套建设,整合气象部门观测站、业务用房,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惠来海洋气象”防灾科普基地。推进气象科普“五进”和校园气象“大讲堂”等系列科普活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纳入到校园安全教育重要内容。加强“惠来天气”新媒体科普品牌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气象云科普”阵地。(各镇人民政府<场>,县教育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科协、县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重点行业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全市气象科技人才创新高地,在省、市气象局的支持下,探索在我县成立省级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分支机构)。在石化行业气象服务应用、气候安全、强对流预报预警、雷电防御等方面,培育气象特色人才,争创发展优势,实现“县县有高工”的气象科技人才培养目标。争取将符合条件的气象人才纳入市县人才政策享受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气象人才申报人才工程(计划)。健全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县气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研究决策、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及时解决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精心组织实施,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
发挥局县合作机制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资源配置,为建设工作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各项规划、改革,采取灵活投入、多方筹集的方式,加大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三)加强跟踪评估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跟踪评估,按照方案确定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高效调度,协调推进,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凝练总结阶段性成果,确保该方案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