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几年来,我市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揭阳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在全市初步形成了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带动,金属、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医药、电器、机械设备等七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今年1~10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54.69亿元,增长28.4%,增速居全省首位。
12月18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走进“行风热线”直播室,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服务扶持企业技术改造、工业企业进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优质企业梯队培育、惠企政策解读等热点问题,与听众进行零距离交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揭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
构建具有揭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那么,我市围绕新型工业化这个大方向有什么新举措? 对此,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下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近期,国家、省、市也相继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和任务。 立足于我市的实际,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做强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升级金属、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医药、电器、机械设备等七大传统产业,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具有揭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次,要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做实产业创新联盟,并推进工业数字化,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再次,要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实现企业绿色化转型和集约化发展,助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还要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按照“三贡献一高一强”标准,瞄准品质高、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积蓄新动能。同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做实政策宣传、纾困解难和答疑解惑工作,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推动政策直达企业、资金速到企业,支持企业提质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保驾护航。
10个重点产业园纳入市级跟踪服务
园区是工业主战场、产业培育聚集区,也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那么,目前我市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方面进展如何?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在节目中介绍,目前,我市纳入市级跟踪服务的10个重点产业园区分别是: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揭东经济开发区、中德金属生态城、榕城工业园、普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普宁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来县临港产业园、揭西县产业园等,其中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揭东经济开发区、中德金属生态城、普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惠来县临港产业园(起步区)、揭西县产业园等6个园区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 目前,全市十大重点产业园区共有企业23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7家,1~10月份,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6.78亿元,同比增长69.7%,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7.0%,同时,我市坚持“好中选优、重点突破、以园带市”的原则,充分考虑现有经济体量、未来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选取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建设核心,融合惠来临港产业园、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体发展的“一核双区”产业转移主平台,规划面积49.58平方公里,1~10月主平台累计承接省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项目15个、总投资217.68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8亿元。
全市将支持2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我市聚焦“制造业当家”主线,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新型工业化和新一轮技术改造的主攻方向,通过“树标杆”“造样板”等方式,积极引导本地中小型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近期,我市成功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那么,入选这个城市试点对我市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是省工信厅和省财政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而开展的一项举措,经过激烈的角逐,我市成功入选城市试点。 该负责人说,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着一些痛点难点,企业生产方式偏落后,管理控制成本较高;设备产能不均衡,企业协同水平较低;产品研发较薄弱,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品牌营销能力弱,溢价能力不强等。此次入选城市试点是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个很好的契机,我市试点工作将聚焦纺织服装、塑胶、五金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力争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争取省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2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市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