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车辆相闻;老人小孩,怡然自乐……走在揭阳市惠来县孔美村,桃花源记般的田园风光让人心生喜悦。很难想象,几年前,孔美村还是揭阳的“毒品村”。
经过5年多的努力,孔美村的“毒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管区内的涉毒案件得到了彻底控制,村民在外涉毒案件也逐年减少。在揭阳市、惠来县党委政府与孔美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笼罩在孔美村上空的毒品阴霾正逐渐褪去,重新焕发出光芒。
如今的孔美村堪称惠来县禁毒工作的样板,并朝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方向前进。
刮骨疗毒 铁腕禁毒实现“三无”
孔美村位于惠来县隆江镇,是一个有700年历史的唐姓潮汕古村落,户籍人口5800多人。说起隆江镇,很多人会想到“隆江猪脚饭”;而说起孔美村,人们曾经联想到的却是毒品。
上世纪90年代,毒品流入孔美村,该村成为惠来县最早发现制毒的村庄之一,还一度是惠来的制毒重点村。一些村民从外购入海洛因等毒品,带回孔美村掺入其他原料进行加工,使得毒品重量增加,以牟取暴利。孔美村有10人因在2014年前涉毒,先后被执行死刑。孔美村的“声名在外”,还体现在一些涉毒人员在惠来被抓获后,经常把毒品来源指向孔美村。
人杰地灵的家乡变成让人闻之色变的“毒品村”,孔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财喜对此十分痛心。
孔美村为何会堕入毒品的深渊?“一些村民沾染了社会不良习气,自身定力也不足,想着利用毒品一夜致富。” 唐财喜说道,“但是这么多年来,靠毒品致富的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毒品而家破人亡的,我倒是看得太多了。”
2014年,惠来县先后被国家禁毒委列为“毒情严峻重点关注地区”“制毒严重通报警示地区”。同年,惠来县实施“大宣传、大管控、大打击、大创建、大问责”五大措施,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禁毒战争。此后,揭阳市、惠来县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孔美村的毒品整治问题,经常到村检查指导禁毒工作。
在惠来县禁毒工作攻坚推进会上,揭阳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要求揭阳市驻惠来禁毒工作组与惠来县党政干部切实做到“决心坚如磐石、决战坚壁清野、决胜坚定不移”,进一步提升做好惠来禁毒工作的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要求揭阳市驻惠来禁毒工作组要用足用好资源,为惠来禁毒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惠来县要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县、镇、村共同抓好禁毒工作良好局面。
2014年,在外经商的唐财喜临危受命,在村民推举下,经上级党委考察后被任命为孔美村党支部书记。而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迅速控制住孔美村的毒情,彻底清除毒品在孔美村滋长的土壤。
“把毒品赶出孔美村,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使命。”唐财喜深知禁毒工作的艰难,只能靠下足苦功夫、硬功夫和细功夫。
孔美村的村口屹立着一座禁毒教育基地,这也是村“两委”的办公地点。在田间、在村道,随处可见“全村人民行动起来,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等禁毒标语。长期以来,唐财喜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进行耐心劝说,有时还受到威胁。
要铲除毒瘤,必须深挖毒根。揭阳市除了发挥公安部门的主力军作用外,还积极发动团委、妇联、企业、学校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入禁毒队伍。在惠来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孔美村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通过对房屋建筑进行重新编号、在重要路口加装摄像监控设备、对重点人员和地段进行重点监视等措施,让毒品和犯罪人员无空可钻。唐财喜每天都要带着村两委干部,拿着电筒、警棍等工具,24小时不间断地在村里轮班巡察,严防死守。
有一次,唐财喜带领队伍堵截抓捕涉毒嫌疑人时被咬伤,经过激烈的搏斗,唐财喜身上多处受伤,鲜血直流。事后,他们在嫌疑人身上搜出了一个针筒,嫌疑人还自称有传染病。这让在禁毒攻坚中一向奋不顾身的唐财喜着实焦虑了多日,“如果因为禁毒工作染上病,那我也认了,我无怨无悔。”这是唐财喜当时的原话,这也是揭阳奋斗在一线广大禁毒工作者的写照。
村民唐伯曾经是吸毒人员,当初他因患腰疾,听说吸毒可以缓解疼痛而染上毒品,“从此无心工作,只管跟家人亲戚伸手要钱,有个五十、一百元就会去买毒品,后来连老婆子女都看不起自己。”如今,在孔美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唐伯成功戒毒。现在的他在家里照顾着两个孙辈,享受天伦之乐,还被邻里当成戒毒榜样。“吸毒寸步难行,‘无毒’走遍天下。以前我在路上见到警察要绕道,现在我主动上前打招呼,很感谢政府对我的帮助。”搂着小孙女,唐伯感叹道:“毒品不根治,子孙无希望。”
“经过我们的攻坚作战,孔美村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实现了无新增的吸毒人员、贩毒案件、制毒案件。” 唐财喜欣慰地说道。
“历经数年艰苦攻坚,孔美村从过去的毒品村蜕变成目前的无毒村,是惠来禁毒工作的一个样板、典型,也是一个缩影,我们将指导落实该村继续奋战到底,坚决捍卫好来之不易的禁毒胜利果实。”惠来县政法工作负责人如是说。
因势利导 探索揭阳乡村禁毒经验
在揭阳乡村禁毒战中,既有“硬”的一手进行铁腕打击,不断加强对毒品的“技防”和“人防”,也有“软”的一手劝导指引村民建立“心防”,在精神和思想上自觉主动拒绝毒品、反对毒品。通过结合揭阳“贤德文化”与潮汕乡村的宗族传统,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孔美村摸索出许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禁毒经验。
孔美村两委干部认为,建立禁毒“心防”,既要“抓大头”,又要“抓小头”,两头一齐发力。
“抓大头”,就是发挥村里长者与宗族的影响力,督促村民与族人远离毒品。
许多潮汕村落至今保留着浓厚的宗祠文化,村民大都有着明显的宗族观念。在孔美村,宗族里辈分最高的族长们组成的村理事会,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唐财喜召集理事会,发动11个宗族房支族长对族人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孔美村委会和理事会还共同制定了《禁毒村规民约》。按照村规,对于屡教不改的吸毒人员,村民们将抵制其参与村和宗族的各种重要活动,制毒人员将从宗族中除名。
“抓小头”,就是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孔美村的小学内建立了禁毒教育基地,并邀请老师上禁毒课,给学生灌输禁毒知识和理念。
在孔美村行走,记者发现很多村民房屋的门口都挂着金底红字的“无毒光荣户”小牌匾,十分醒目。这些牌匾是由揭阳市司法局与惠来县禁毒委员会颁发给从未涉毒的村民住户。如果整条巷子的住户都是“无毒光荣户”,孔美村委还会在巷子口挂上“无毒巷”牌匾。“无毒就是光荣”已经深入民心。
村民唐大哥去年被评为“无毒光荣户”。说起村里禁毒成效的直观表现,他笑着说:“村里人比以前少了,老人孩子居多。”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外来涉毒人员不再来村里,本村的青年人也大多外出务工或做生意,所以人比以前少了。
唐大哥在十几年前与妻子结婚时,正是村里涉毒形势严重时期,但他洁身自好,在村里务农。如今种植水稻和甘蔗,每年可以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妻子也打些短工补贴家用。“我一直教育孩子说,只有认真读书,勤劳做事,才能过上好日子。”
脱贫攻坚 打响“孔子美”农产品与旅游品牌
毒品和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对孔美村来说,禁毒与脱贫是一体两面的硬币。
2016年,孔美村被列入了广东省相对贫困村。同年,华南理工大学扶贫工作队进驻孔美村。
“毒品一日不能根除,村庄一日不能发展。防止因毒致贫、因毒返贫,这是孔美村脱贫攻坚无法回避的现实特殊情况。”时任驻村工作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梁劲表示,他和唐财喜密切配合,达成了一个共识,“必须要坚持一手抓禁毒保稳定,一手抓扶贫促发展。”两人的携手合作将禁毒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得有声有色。
据《惠来县志》记载,历史上的孔美村崇尚耕读传家,举人、副贡、例监、廪生、庠生不可胜数,有“父子举人”“七举十八秀”“中举村”等美誉,因此在明代就改村名为“孔子美”,简称孔美。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帮助下,孔美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全面梳理,孔美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和“广东省古村落”。外出村民们也不再羞于提起自己是孔美人,而是兴致勃勃地和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孔美村的明清时期潮汕传统民居保存完好,多为“爬狮”样式。华南理工正协助孔美村进行古建筑修护与潮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村两委与工作队还按照发展“互联网+品牌农业”的思路,推动产业扶贫。
初夏的孔美村,水稻田里碧波滚滚。孔美村发动贫困户成立了“惠来县孔子美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出了“孔子美农家香米”,并带动全村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利用优质农产品传播孔美人文故事。
绿豆饼是惠来的特色小食,华南理工对传统小吃进行升级改良,设计独立包装,创造“中举绿豆饼”专有品牌。
如今,通过“孔子美”微信服务号等互联网营销平台,孔美村特色产品的宣传、推广、销售获得了大成功,村民的收入逐步增加。
对于曾经有过涉(吸)毒案底的村民,要怎么解决他们的就业与生计?
揭阳有外出乡贤支援家乡建设的传统,唐财喜广泛发动乡贤支持康复人员。“如果康复人员想留在本村务农,村里就提供耕地;如果想外出做生意,乡贤可以协助出资;如果想学技术,可以参加村内组织开办的农业技术和电商技能培训。”
孔美村两委干部定期走访看望村内5名社区戒毒人员和5名社区康复人员,了解其生活情况,鼓励引导他们继续战胜毒魔,开启新的人生。
“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吸毒者应该受到制裁,同时也需要得到帮助,不仅要让他们戒断毒瘾,更要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唐财喜表示,要吸纳康复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当一个人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找到了新的归属,自然就不会再走那些歪门邪道了。”唐财喜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