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
你对防汛知识了解多少?
如何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一起学习一下吧~
防汛减灾小常识 1 什么是汛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2 什么是防汛? 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汛的含义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3 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4 降雨的特性 降雨可按空气上升的原因,分为峰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四类。 24小时降雨强度与等级(单位:毫米) 小雨10,中雨10—25,大雨 25—50,暴雨50—100, 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大于250。 5 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划分? 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那么汛期该如何做呢?
↓↓↓
为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确保子女安全。 01 家长注意 家长对子女日常交通安全问题要详细排查,夏季汛期到来时会出现山体滑坡、道路坍塌、排水沟渠漫溢以及路滑泥泞等险情,发现险情及时向各级政府、村组报告,并采取安全稳妥措施,确保日常交通安全。 暑期托管学生家长要保持手机通畅,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及时与学校保持联系畅通,按照学校规定时间护送子女上下学。因涨水等自然灾害或子女身体疾病等无法前往学校就读的,应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 教育子女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经常教育子女,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得骑电动车到校或外出,同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夏季汛期暴雨警报,如遇恶劣天气须亲自接送孩子出行。 夏季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严防因游泳、嬉戏等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禁止孩子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到游泳池游泳,严禁到水库、河流等有水源的地方嬉戏与游泳! 家长要切实加强对孩子们的“防雷、防水、防电、防泥石流、防山体滑坡、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防中暑、防雷击”为中心内容的安全教育。 02 雨天出行贴士 下雨天路面湿滑,汽车刹车后,滑行距离和时间都比平时长。雨天,行人要跟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 撑伞时,要把伞举高一点儿,以免遮住视线。小学生尽量穿雨衣,不撑伞,手上不要拿东西以免摔倒。 雨天光线较暗,安全起见,最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穿颜色鲜亮的雨衣。尽量不要穿深色的衣服。 03 雨天自救指南 选择地势高处避雨。暴雨将至,最好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雨,远离水域、高地和空旷地。 尽快联系家长。若孩子外出所处的地方雨水较大,应尽快联系家长,讲明自己具体位置,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营救。 不要贸然涉水。若是路面积水较多或较深,不要贸然涉水。如果不小心踩到被掀起的井盖,后果不敢设想。告诉孩子,这个时候宁可淋雨,也不可试图过水。 远离路灯、广告牌。出行时,一定要避开信号灯杆、路灯杆、空调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部分,应尽量远离,且不可接触。 远离建筑物外墙:注意防雷,除了尽量穿雨衣或雨披以外,注意暂时最好不要使用、接触电子设备,远离高大建筑物外墙、孤立的棚屋、岗亭等,亦不可在大树下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