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

图片2.jpg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部署要求,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全面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结合揭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绿色低碳、集约高效为方向,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以实施“七大工程”为抓手,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质量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市,为揭阳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产品食品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工业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不断提高。消费品优质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品质量合格率不断提高。建筑品质和使用功能不断提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不断提高。生产性、生活性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不断提升。

  到2035年,质量强市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二、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

  (三)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实现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政产学研用协调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以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为支撑,加快建设榕江实验室,推进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深化揭阳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强化科技项目支撑,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重点推进巨正源新新材料基地、伊斯科高端新材料、南方远景智慧能源、明阳漂浮式海上风电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参与“广东强芯”工程。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机制,引进省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我市开展业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四)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推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贯彻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行业工艺革新,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创建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目标,促进我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利用海上风电、水电等资源禀赋,谋划推进惠来海上风电、揭阳垦区光伏、揭西大洋和普宁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促进能源转型升级。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五)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改进。加快建设揭阳市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针对肉类蔬菜等重要产品建立追溯体系,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信息链条。畅通农村消费堵点,加强对新兴消费、平台消费、预付式消费等领域的监管。深化放心消费环境创建工作,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促进诚信经营。加快实施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依法从严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三、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六)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围绕纺织服装、金属、医药制造、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提升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鼓励引导科研单位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围绕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支持申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认定。

  (七)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动产业质量升级,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对标国内先进标准,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以创建重大产业承接平台为牵引,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扎实推进揭东国家级经开区和各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园区提质升级,着力打造产业链布局合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省级特色产业园建设和高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广东省塑胶及金属制品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面向揭阳传统产业,以塑胶、金属制品产业为突破口,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

  (八)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指导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规范入园,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引领性强的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5G网络、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布局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

  (九)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实施区域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加强质量政策引导,争创质量强国建设标杆城市,创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疗、新能源等“四新”产业,打造具有揭阳特色的绿色产业集群。各县(市、区)要抢抓绿色石化、海上风电两大万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的战略机遇,主动与惠来和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对接,积极布局符合条件的石化下游和海工上游产业项目,在提供服务配套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各镇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精心打造专业特色小镇,促进优势产业与珠三角跨区域合作。健全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

  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

  (十)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发挥揭阳资源禀赋和食品生产加工优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等规划建设,大力引进培育食品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优质原料采购基地、精细食品加工基地、美食品牌营销基地。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追溯管理。构建优质食品药品供给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加强源头治理,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推进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

  (十一)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严格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消费品质量标准,扩大优质新型消费品供给。做深做细食品加工,加快建设中央直属粮储库、5个县级粮储库、玉湖冷链、供港蔬菜基地,发展“揭东竹笋”“隆江猪脚”“惠来鲍鱼”等农产品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培育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打造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加强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和单位价值,实现优进优出。

  (十二)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实施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工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引入重大创新资源和先进适用技术,依托科研院校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产业提质升级。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积极培育“链主”企业、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鼓励开展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品牌创建,大力发展优质制造。

  五、提升建设工程品质

  (十三)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推进工程质量全过程管控,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最大程度保障工程质量。以建设“平安工地”和创建“品质工程”为抓手,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高质量推进我市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树立质量标杆,创造质量亮点,争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十四)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强化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和施工安装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实行驻厂监造制度。建立健全原材料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加大重点建材产品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力度,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

  (十五)构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升级工程,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应用。推广先进建造设备和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开展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引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六、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十六)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现代物流、生产控制、信息数据、设计研发、推介推广、物流快递、检测检验等服务能力,发挥全产业链集成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积极培育若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引导开展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重拳整治影响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十七)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优化生活服务供给,创新丰富餐饮、家政、物业管理、房屋租赁、休闲旅游、公共交通、健康体育、养老育幼等生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围绕产业发展所需、创业所需,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乡村工匠”“农村电商”培养计划,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强化生活服务质量监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十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聚焦群众和企业最关心的高频事项,实施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共设施服务质量,开展服务质量监测评价。深入推动行政审批“三个最”“一照通行”等,提高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卫生、教育、文化、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提质扩容,大力实施教育、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公办学位扩容等215个项目,加快公共服务数字化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建设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

  七、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

  (十九)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以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为支撑,加快建设榕江实验室,推进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质量品质攻关。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双倍增”行动,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一批“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成果转化驱动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加大制造业研发、技改和新领域新赛道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支持检验检测等专业机构开放实验室,推动技术专家帮扶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中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

  (二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发挥质量协会等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质量控制(QC)小组评选等质量管理活动,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以我市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通知》完善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加强培育高层次高素质质量管理人才。

  (二十一)提升品牌影响力。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完善政府质量奖评审制度,鼓励实施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战略。开展品牌创建行动,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培育“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产品,加强“二品一标”认证,争创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老字号品牌保护,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加强品牌展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提升揭阳品牌影响力。

  八、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

  (二十二)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抢抓“融湾”机遇,加快提升农产品、服装产品、电吹风等检验检测能力,打造专业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检验检测平台。围绕建设质量强市和知识产权强市,强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广东特检揭阳大南海检验基地项目。分级分类管理质量基础设施,开展质量基础设施运行监测和综合评价,提高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水平。

  (二十三)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以各产业集聚带为重点,坚持以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为导向,合理配置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资源要素,形成对接产业、功能互补、覆盖全面的质量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带扩能增效。鼓励社会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创建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加快质量标准科研成果转化。

  (二十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实施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建立需求调查、上门指导、持续改进与跟踪服务机制,发挥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效用,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

  九、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二十五)加强质量法规政策落实。严格执行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质量基础设施等领域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违规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质量法治宣传教育,普及质量法律知识。推动质量统计分析、质量创新、质量激励、质量分级等相关政策落实,强化结果反馈和跟踪改进。

  (二十六)优化质量监管效能。实施质量安全监管筑堤工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行智慧质量监管,利用粤品通、粤品质服务平台,设立线上“产品医院”。推进质量失信记分和评价,实施分类分级监管。

  (二十七)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全面开展质量强市、强县、强企、强业活动,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加大质量监测、违法案例和消费投诉等信息公开力度,引导消费者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等活动。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大力弘扬质量文化。

  (二十八)加强质量对外合作。支持具有国际化优势的专业机构和企业组建国际标准联盟,增强揭阳质量话语权。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作用,推进质量、标准等规则联通、贯通、融通。

  十、组织保障

  (二十九)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质量强市工作机制作用,健全质量监管体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三十)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将实施方案主要任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十一)开展督察评估。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对实施方案实施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