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惠来】揭阳:探访粤东海滨“蓝色引擎”

  图片

  羊城晚报A9版

  NEWS

  报道原文

  探访粤东海滨“蓝色引擎” 

  国家电投多个风电项目在揭阳全容量并网及加紧建设中,助力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为当地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7月1日,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心脏”装置——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顺利发运,向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揭阳积极谋划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面向辽阔的海面,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2021年底,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一315MW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除此之外,揭阳神泉一(二期)海上风电场项目、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和揭阳靖海海上风电项目等加紧建设中。一台台并网发电的风机,形成了粤东海滨上强劲的“蓝色引擎”,助力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为揭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和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提供强大动能。

  图片

  持续转动的风机将风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为了深入了解这台“蓝色引擎”,羊城晚报记者日前走进惠来临港产业园,近距离感受“大风车”背后的先进科技,实地探访揭阳海上风电项目的最新进展。

  探秘

  53台风机年上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

  记者一行人乘船行驶在惠来县的海上,一台台风机立于辽阔湛蓝的海面,在逐渐强劲的风力下,细长的叶片陆续转动起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传送到千家万户之中。

  图片

  揭阳惠来海面上,数十台风机蔚然成景

  “广东省作为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大省,成为国家电投继江苏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践行清洁能源发展的又一‘战略要地’。”国家电投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粤东地区,国家电投把投资开发重心落在揭阳,致力于兴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2021年11月29日,揭阳神泉一315MW海上风电项目完成全容量并网,助力揭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以揭阳神泉一315MW海上风电场项目为例,该项目共53台风机,年上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将带动地方产值8.4亿元。

  除此之外,国家电投正在揭阳加紧开发揭阳神泉一(二期)海上风电场项目、揭阳神泉二350MW海上风电项目增容项目(502MW)与揭阳靖海150MW海上风电项目增容项目(400MW)。从国家电投提供的数据显示,上述三个海上风电项目建成之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超过3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超过10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74万吨。

  该公司紧紧围绕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成立抢发“黄金电”专班,全面吹响抢发海风黄金电“冲锋号”,严格执行缺陷管理,强化重复性缺陷分析、治理,加强风机可靠性指标提升巡检和定检工作,风机可利用率较全容量并网时有了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风力发电机组应发尽发。截至2022年6月30日,神泉一项目上半年累计发电量约6.38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设计电量10.03亿千瓦时的63.63%,利用小时数2023.52小时。

  科技

  国产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向海争风,背后是海上风电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大幅增强。国家电投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1年更是爆发了海上风电抢装潮,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迅速扩容,强劲推动了本土产业链的扩展和升级,国产自主研发技术也日趋成熟,且已经充分应用在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项目上。

  图片

  海上升压站

  据介绍,神泉二项目是国内首个采用66kV集电海缆接入海上升压站方案的海上风电场项目,可以达到载流量更大、损耗更小、整体经济技术指标更优的效果。

  神泉二项目采用了多个国内自主研发技术。以项目使用的明阳智能MySE8-195抗台风型半直驱风电机组为例,该机组应用了明阳智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低速比齿轮箱与中速永磁发电机结合的传动系统,是全球首个批量采用光储一体化系统作为后备电源辅助系统的海上风电项目。

  除此之外,神泉二项目采用上海电气11MW风力发电机组,该机组为上海电气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了国产自主研发的先进的直驱大型永磁发电机技术、102米长的碳玻复合材料叶片设计技术、智慧风场与风机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高可靠性的模块化电气系统等。

  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的国产化水平还体现在电力监控系统上。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国产自研控制平台,保护、测控、通信装置国产化率达95%以上。

  规划

  揭阳进入“向海而兴”新时期

  “惠来拥有109.5公里超长海岸线,1380万千瓦海上丰富优质风能及释放的两千亿元庞大风电市场、专业的海上风电母港等优势。”国家电投相关负责人表示,首个潮汕地区海上风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更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创举,也为国家电投与揭阳进一步深化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助力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增强信心。

  国家电投首个潮汕地区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为地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扛起地区保供电任务使命,助力这座古城的绿色发展。同时,项目的落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区对构建绿色低碳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的信心和力度,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投资揭阳,助力揭阳建成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打造又一张城市新名片。

  近年来,揭阳规划打造惠来临港产业园,瞄准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进入“向海而兴”的经济增长新时期。根据《揭阳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揭阳以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为重点,将大力发展风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记者了解到,惠来临港产业园是揭阳滨海新区“一城两园”重要产业支撑平台,吸引了国家电投、远景、通用电气、明阳等一批海上风电大型企业“入场”布局,正在打造集开发、科研、总装、制造、运维为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全链条。如今,随着神泉一项目并网、神泉二等项目基建项目开展,揭阳海上风电产业迎来良好开端。

  【链接】

  发电、牧渔两不误

  揭阳海面上建起“海洋牧场”

  辽阔的海面上,除了开发清洁能源之外,还有丰富的产业形态等待挖掘。记者了解到,国家电投提出“海洋能源+海洋牧场+海洋碳汇+海洋生态修复”融合创新的“四海模式”,依托广东揭阳神泉优质海域资源和神泉一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开展“新能源+海洋牧场”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据悉,该项目通过创新养殖技术,让“海上发电、海下牧渔”立体开发海洋资源的设想成为可能,通过海上风机、升压站等基础设施建立人工鱼礁海洋生态系统,为养殖水产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依托深远海风电场海流大、污染少、水质好的自然资源,我们积极培育高品质太平洋牡蛎、鲍鱼和马尾藻等一系列产品。”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生态修复、资源养护、景观文旅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设施,并创新性融入海洋蓝色碳汇,让看不见、摸不着的“蓝碳”在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变成“真金白银”,打造“渔业碳汇”全新示范。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