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阳惠来,一个位于南海之滨的渔镇正悄然蝶变。从波光粼粼的鲍鱼养殖池,到机器轰鸣的临港产业园,再到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惠来县前詹镇正以“三聚焦”的奋进姿态,探索出一条“产业驱动、共建共享、产城融合”的城乡融合新路径,为全省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树立了生动样本。
近年来,前詹镇党委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坚持以产业提级夯实根基,以服务提效厚植动能,以风貌提质塑造宜居环境。这不仅让这片热土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聚焦产业提级:鲍鱼产业“软黄金”闪耀,多元业态并驾齐驱
“你信不信,我们惠来的鲍鱼苗,能占到全国市场的四成以上?”在前詹镇的鲍鱼养殖基地,养殖户们自豪地介绍着。这并非夸张。
作为全国最大的度夏鲍鱼种苗基地,惠来全县鲍鱼养殖面积已超5000亩,企业达170多家,年产鲍鱼苗高达44亿粒,这意味着“全国每10粒鲍鱼苗,就有4粒来自惠来”。这串闪亮的数据背后,是前詹镇立足海洋资源,将鲍鱼养殖打造成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的生动缩影。从自主研发的黄金鲍、珍珠鲍,到带动3万多人就近就业,鲍鱼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软黄金”。
鲍鱼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前詹镇产业提级的一个切面。在这里,还有“石头羊”因肉质鲜美逐渐打响品牌;中药材“鸦胆子”则拓展了产业链,成为镇域经济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前詹镇还前瞻性地布局新能源产业,推动山海旅游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打造出串联风电、海景的滨海旅游精品路线,累计惠及1.2万名群众。如今,前詹镇正加快形成“特色农业+新能源+文旅”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聚焦服务提效:临港产业园筑巢引凤,打造经济新引擎
“政府的高效服务让我们倍感安心,园区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前詹临港产业园,一家新落户企业的负责人由衷赞叹。前詹镇党委深知,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做好“店小二”。因此,前詹镇将保障惠来临港产业园建设作为全镇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为了给重大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前詹镇高质量完成了前詹电厂600亩土地征收交付工作。与此同时,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配套水平持续提升,吸引了众多海上风电龙头企业落户。
目前,园区已集聚27家企业,其中13个项目已投产运营,涵盖海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现代物流等领域,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产业园的崛起,不仅壮大了县域经济体量,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数千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实现了产业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聚焦风貌提质:城乡“颜值”焕新,共建共享新家园
行走在前詹镇的乡村道路上,目光所及之处,绿树成荫、外立面统一美观,一改过去杂乱无章的景象。这背后,是前詹镇党委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风貌建设的显著成效。
通过建立政民共建机制,组建镇村专班,前詹镇将“绣花功夫”下到每一个角落。S235主要路段完成了133间建筑拆除和264栋外立面升级,整体风貌焕然一新,成为省级范例。在生态建设上,前詹镇创新实施“1园2点3带N林”布局,发动政府、企业、群众三方筹资500余万元,累计种植苗木4万余株。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镇首创的“三四五”管护模式,使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这一宝贵经验还被省委组织部专刊推广,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前詹模式”。
从鲍鱼养殖到新能源产业,从产业园腾飞到风貌焕新,前詹镇的实践是“百千万工程”在基层的生动注脚。通过产业驱动,群众增收致富有了坚实支撑;通过服务提效,产业发展有了更优保障;通过风貌提质,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一个产业兴旺、生态优美、城乡融合的现代化新前詹,正在粤东大地蓬勃兴起。